乐剧之魅—王作欣教授音乐剧鉴赏专题讲座回顾

2016-01-22


EAC在艺术文化与商业实践结合的课程外,

还有艺术文化鉴赏这样的专题,让大家提升艺术鉴赏能力与修为,

以期更好的理解作品,更好的驾驭商业运作,

当然,还可以更有气质品格的活着。

EAC开启 艺术文化鉴赏提升之旅

不管是享誉世界的《妈妈咪呀!》,还是誉满天下的《猫》,当它的音乐化作美妙的旋律,化作演员们情绪的歌声,你会被深深吸引,音乐成就了音乐剧不朽的传奇。


2016年1月17日,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特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获海外音乐艺术博士学位第一人,著名音乐剧中文版《猫》 、 《妈妈咪呀》等的声乐艺术总监王作欣女士,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妙曼的音乐剧之旅。 



王作欣 教授

人物简介:

>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音乐戏剧系副主仼

>  女高音歌唱家

>  获海外乐艺术博士学位第一人

>  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及文化广场聚艺堂主讲人

>  获得上海市政府的“浦江学者”计划支持

>  曾在美国大学任教,担任美国声乐教师协会理事,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夏季班声乐指导

>  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林肯艺术中心、墨尔金音乐厅等国际知名音乐厅举办个人音乐会

>  担任多部著名音乐剧的声乐艺术总监,如中文《妈妈咪呀》、《猫》、,中国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我爱邓丽君》等

>  其演唱的众多现代音乐作品,获得《纽约时报》、《波士顿先驱报》、《圣荷西水星报》等知名媒体的盛赞。

>  被评为“上海青年艺术十佳”



在座的学员们,虽来自不同行业领域,但在王作欣教授娓娓的述说与引领下,也渐入音乐剧的妙境。



音乐剧是什么?它与歌剧有什么区别?


现场代入式的提问让同学们提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脑袋飞速思考,却不敢回答。很多概念和定义,我们朦胧,杂糅,呼之欲出,却需要有人拨云见日。


从音乐剧的起源,讲到早期的大师们,讲到黄金时代,讲到英国的音乐剧,讲到二十世纪到如今的音乐剧代表人物与剧目,王作欣教授为我们梳理出整个音乐剧跌宕的艺术脉络。人物图片让我们知晓大师的风采,精心编写的文字,勾画出音乐剧的发展梗概,精心截取的音乐剧小视频,穿插在讲解中,让同学们在享受试听的盛宴同时,直观了解到大师们的代表作品。



1927年佛罗伦兹Florenz-齐格飞,一位很有头脑的法国裔,制作了一部音乐剧《演艺船》,该剧在美国第一次用黑人作为全剧主角,讲述黑人的命运,这样大胆的创作,上演后在美国反响空前,此剧,扬起了音乐剧的风帆。


         

show boat


早期的大师们,奉献了一部部经典的剧作,传唱传演至今。代表人物:格什温、艾文柏林、杰洛姆柯恩、柯波特


1943年,黄金搭档作曲罗杰斯和哈姆斯坦(R&H)合作的第一部音乐剧《俄克拉荷马》的成功上演,标志着音乐剧进入了黄金时代;


 俄克拉荷马


代表人物,作曲家:柏恩斯坦、汉默斯坦二世、罗杰斯


王作欣教授谈到,要了解音乐剧,就得谈到英国。英国,在音乐剧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袭莎士比亚传统,剧目和演员都非常专业。


需要Mark的重要人物: Andrew Lloyd Webber韦伯


最后,王作欣谈到新世纪(二十世纪至今)的音乐剧,发端于传统音乐剧的音乐剧电影,对中国音乐剧的期待。作曲家:桑德海姆,勋柏格等,作品:妈妈咪呀,伴侣,理发师陶德,杰克和海德等。


 音乐的世界,奇妙也魅惑,音乐让人类的情绪可以全情释放。


王作欣教授带着我们徜徉音乐剧之河,娓娓道来,期间穿插即兴的歌声与咏叹,如高山流水如隽雅清风,妙不可言,听之瞬间沉溺,却又在陈述中匆匆醒来。



短短两个小时的讲座,

王作欣教授,为我们打开了艺术殿堂的一扇窗,

窗外是美妙的风景和妙曼的歌声。

在她娓娓陈述和解读中,我们似乎才真正领略到音乐剧迷人的魅力,

或许,从此,我们的人生会生出更多捕获美好的能力和触觉,

以充实和丰盈我们的灵魂。

这也是EAC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培养的初衷:

让管理精英们领略

艺术之美

让文艺才俊们懂得

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