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MBA精彩课程回顾∣揭秘音乐剧华美背后的管理之道

2016-01-25


当经典的音乐剧重回舞台,总能激起人们内心的层层涟漪,如《妈妈咪呀》、《猫》,《剧院魅影》、《伊丽莎白》等常看常新。


作为看客,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其外在的华美、精致。

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往往更为惊叹的是其创造的一次次票房佳绩。

而对其幕后的运作模式,鲜有人知,究竟是怎样的运营运作缔造了经典音乐剧不朽的传奇?


2016年1月16日,EAC-MBA的新年首次课程《音乐活动的制作与推广》,特邀音乐剧《妈妈咪呀》、《猫》中文版执行制作人,对剧院管理,艺术节统筹,现场演出项目管理有丰富实战经验与研究的陆纨君老师,来为同学们讲解音乐活动的制作与推广,从音乐剧的微观视角来解密音乐活动,了解华丽背后的运筹帷幄。 



首席讲师 陆纨君


>  First Drama戏剧工作室 艺术总监

>  原亚洲联创(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副总

>  代表剧目:世界经典音乐剧《妈妈咪呀!》、《猫》中文版

>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MBA工商管理硕士。


长期供职于演出运营机构,专注于剧院管理,艺术节统筹,现场演出(音乐剧、交响乐、歌剧、舞剧、话剧、演唱会等)项目管理等领域。


在亚洲联创期间管理制作的《妈妈咪呀!》、《猫》、《寻找初恋》等经典音乐剧中文版席卷全国、广受好评。


曾被文化部选派去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系统学习剧院管理,也曾在韩国一流的音乐剧营销公司Clip Service 交流、培训。近年来创办了First Drama戏剧工作室,致力于戏剧教育的推广。


可爱的陆纨君老师,为此次课程,精心准备,闭门授课,全程干货,倾情传授给我们EAC-MBA的学员。课程太精彩,小E在此也只能稍微透露些陆老师的授课内容,送作一直以来关注我校的小伙伴们的新年福利。



课上,陆老师指出,对于各类舞台剧、音乐剧等音乐活动,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表面的华丽,其实成功的剧作,背后离不开的是各类精细化的管理,演员的付出,与后期的市场营销与推广。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功夫,不仅仅是舞台上的演员们的勤学苦练,更是需要项目运营者对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与运筹帷幄。


陆老师的课,师生互动,同学间现场的探讨和互动几乎贯穿了整个教学课程,同学们在参与中积极思考、思辨,提问、答疑,课堂气氛热烈。


首先,就音乐活动的制作与管理而言。选剧是音乐剧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需要把握好各项准则。陆老师结合自身实战经验实例,分析选剧的要点以及艺人的挑选,让同学们反思案例,从而更为深刻的认识到选剧的要点。


对于制作管理中的几大重要环节:如版权管理,商务谈判的各项技巧、如何编制各项预算,对艺人和剧组的团队管理、各类制度建设,以及剧团管理等,陆老师联系实际逐一讲解。这些实用性的干货,让同学们很是受益。课后,便有同学立即编制了自己的团队预算表,真正的学为所用。



陆老师幽默、风趣、生动的授课方式,开阔的心境与视野,带领着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音乐剧运营人的角色中,将宝贵的行业积累与沉淀,倾囊相授,让同学们受益颇丰。


音乐剧的制作与推广,一个“制作”,就让同学们入了戏,收获颇丰,下次课的“推广”将是怎样的让人期待呢?


精彩的课程时光总是让人感觉太过短暂,两天的学习,同学们大呼不过瘾,意犹未尽。


EAC的课程,每次都能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与收获,讲师团队更是倾囊相授,感谢讲师们的辛勤付出。期待下次,EAC-MBA的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