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C MBA 精品课堂回享 • 上海 ||《文化出版与发行》

2018-11-02

文 • 编辑 | Soline

摄影 | Jason

制作 | Lily


10月28日周末,EAC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现任上海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第一家艺术品专业拍卖公司朵云轩第一人,同时在各大出版社及文化机构历任要职的祝君波老师给同学们开启了一场文化之旅---《文化出版与发行》课程。和蔼可亲的祝君波老师作为中国艺术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先行者,有四十多年出版和艺术贸易行业实战经验与知识沉淀,其丰富的阅历和经验都汇聚在了EAC MBA的这堂课中!


祝君波老师


那么中国出版业的现状是怎样的?出版行业的前世今世又是怎样?从0开始出版你的第一本图书,你必须熟悉的出版常识又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着祝老师的脚步一起来看看吧!

 


「Part I 中国出版发行业的制度设计及运营」


祝君波老师除了在各大出版社及文化机构历任要职外还是中国第一家艺术品专业拍卖公司朵云轩第一人,见证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历史的起伏波折,正如杜曦云老师曾经说过,艺术的发展史也是经济政治环境的社会发展史。文化产业也是如此,要读懂中国出版发行行业内的运作,就必须先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历史说起。


听课专注的同学们


祝老师先从近现代史讲起,辛亥革命推翻了皇权统治以后,中国出版经历了民国、新中国和改革开放三个时期,跌岩起伏,最终得到发展。现在己成为世界出版大国。


他介绍了这三个时期政治丶经济、文化的不同背景,解读了大背景下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出版的特点。从大中了解中国历史人文的发展, 从小中解读中国出版社的商务运作,祝君波老师娓娓道来,还为EAC MBA的学员们分享了诸多极其珍贵的资料和数据!同学们全神贯注,聆听祝老师分享的经验和教训。



《出版管理条例》界定了出版的主要功能,而出版主体的设立和管理也从中国近现代的人文历史的起伏中完成。祝君波老师同样对比了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审批和发行的变化,为同学们讲述了从四大书局开始中国出版和发行机构的生存和演变过程。


直至当下,国内的文化出版也有多样的模式,其重中之重就是版权。祝老师语重心长地为我们敲响警钟。从《伯尔尼版权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开始,祝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版权制度和运作模式,数十年的文化产业出版界的经验教训,也从一个个的案例中体现。


时至今日,网络平台的兴起,也是对出版和发行商业模式的革新,冲击和机遇并存,因此祝老师介绍了出版社与发行商的关系和分成,以及和作者的关联和管理,都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大家在听课之余也不忘自娱自乐


「Part II 我国出版产业状况分析」

 

接着祝君波老师还为EAC的同学们解读了中国国内出版和发行行业的诸多报表数据,祝老师也在这个领域发表过相关的文章,将很多全面、宝贵的经验都毫无保留的分享给了大家。


尤其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今天,业界和社会都关注传统出版的现状和未来。祝君波老师就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的《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讲解。从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和数字出版物为主的数据总体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总结,并据此祝君波老师为大家分析了全国各个分支产业下出版和发行的状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出版和数字传播方式肯定是未来的主流和主体。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不是对应关系,目前统计的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关联很小。传统出版机构已经错过了发展新媒体的最好时机,但还有一些发展空间。由于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还处于探索之中。现在我们还有诸多的困难存在,这其中也蕴藏了很多机遇可以把握。祝老师从行业内的角度进行剖析,让人收益颇丰。


「Part III 后记」


祝老师为我们EAC的学生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干货,他的沉稳睿智,他的博学多才都让大家佩服!没来听课的小伙伴,你们知道你们错过了多少精彩吗?


让我们继续期待下一次EAC带来的精彩课程!最后,奉上同学们本次课堂的精彩照片及合影。





热烈讨论中


 EAC 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