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变形记 — 学习的姿势可以很柔软 | EAC MBA学员最反转游学记

2017-06-07

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一年一度的法国母校游学之旅,开启的不仅仅是一段旅程和新视界,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艺术文化奢品管理领域的行业知识,它考验着每一个EAC学子,以责任、以担当,以关爱,以友谊。


在游学中,我们收获知识,在法兰西文化艺术殿堂感知与提升;

在游学中,我们找到彼此;

在游学中,我们裂变成长。



本文作者:曹雁蓉  Siren

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EAC MBA 2016级在读学员


最近五年都在法国零售公司工作,每年去总部汇报中国区的业务,烦杂的数字总是让人心力交瘁,思路看法的迥异更是经常让人感受到无助。所以,每当有人提及法国用尽赞美之词的时候,我只能麻木地笑笑,对我而言巴黎等同于灰蒙蒙的街道,不怎么好客的本地人,与铁塔冰冷孤傲的耸立。

 

如果不是这次游学,几乎忘记了“浪漫”这个词被法兰西赋予的涵义。


17个白昼,15个黑夜,重新认识一座城,一个国家,和此刻我们存在于此的意义。


蔚蓝海岸,

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从踏上尼斯机场的那一刻起,所有的色彩开始变得明快。迎接我的是成吨的海鲜炮弹和室友亲切的拥抱,还有盛名在外的蔚蓝海岸。


夜夜笙歌的海鲜大军



关于蔚蓝海岸,其实我是有心结的。

 

曾经服务过的一个法国轻奢男装品牌叫作FACONNABLE,这个品牌刚进中国的时候,请了很多AGENCY也并没有决定其中文译名。该品牌当时的中华区LEADER对我说“你来想想看。中文译名一定要表现出这是个发源于尼斯的品牌,有着RIVIERA的灵魂。”我茫然地表示对尼斯一无所知。他笑了笑说,你必须要去一次尼斯,不然你对于蓝这种颜色的认知是会有缺失的。



枯燥的故事的结局是我最终将这个品牌命名为“法颂蓝”,即使那所谓颠覆概念的“蓝”,于我也只是字面上的夸大其辞而已。

 

多年后亲眼看到这片蓝,才终于懂了他的那句话。


尼斯海和玩滑板冲浪的中年人



也许是因为没有沙滩只有鹅卵石,这片蓝无须任何的妥协,纯粹而又层次丰富,与以往见过的深海泻湖皆不相同。


就像这座海边小镇的居民一样,无心献媚地去讨好游客,只是纵情享受自然的恩赐。

 

蔚蓝海岸的色彩绝对不是单调的。


各种色彩交炽,冲撞而不矛盾,强烈的生命力融入其中,顽强地互相依存。


摩纳哥街隅



偶遇的黄色潜水艇,让人不由哼唱起披头士


路边疯魔生长的巨型仙人掌


戛纳电影节严阵以待的保安


电影节鲜红的会徽


巴黎始终如一,

却是万种风情


巴黎是一座特殊的城市。


仿佛被遗留在历史长河中,200多年来巴黎城内依旧恪守着奥斯曼时期的建筑风格与齐整色调,导致我们从事建筑工作的同学与现代的SHOPPING MALL不期而遇时,竟然眼泛与现代文明重逢的泪光。

 

然而,巴黎又不只是还原历史那么简单。


仔细端详古老的建筑,总会看到让人惊喜的当代印记。


这座城市的初夏没有黄昏,是的,晚上九点阳光依旧在沿街的圆桌面上徘徊。男男女女聚集在路边的CAFÉ里没日没夜地喝着咖啡和香槟,这一光景永不落幕,因为Parisian从来不知疲倦,也不怕衰老,时间的流逝与时局的动荡都无法动摇他们的优雅。


谁能料想这古老的墙壁之内

是巴黎数字艺术中心


用金属色块拼成地铁MAP

隐藏丑陋的外接线路


flappy bird低空飞过


络绎的巡警让行前的紧张变得多余


巴黎的普通民宅,

内设也将ART DECO诠释地淋漓尽致


卡蓬特画廊看到的划时代家具设计细节


大师的设计细节在普通民宅的家具上自然显现

在普通民宅的家具上自然显现


晚上十点,每一排灯光下面都是

无数喝咖啡的男女


学习的姿势可以很柔软


其实对于本次游学能学到此什么,最初我是困惑的。


总觉得游与学不能兼得,又担心玩得太疯耗费了吸收的体力。

 

然而,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多虑。


走走停停,即使不进课堂,与美的面对面接触,也足以提升出更好的感知。


何况,法国的老师个个都是资深的行业专家,博学的翻译LUCY姑娘也传达到位,每个学习日的上午,都是吸收满了知识再去迎接下午的相关行业实地暴走,汗水蒸发后,沉淀下来的是成长。

 

对运营零售品牌的我而言,探店又是另一种学习。


感谢小伙伴不停地买买买,让我实现了每天“圣奥诺雷街走九遍”。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有影响力的奢侈品品牌精品店,无论是品牌的HERITAGE,还是新一季货品的橱窗陈列,或是精典款的打光聚光,导购待客的技巧,甚至厕所的把手细节,礼盒包装的缎带与蝴蝶结打法,都对我的成见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古老的品牌在不断地创新与提升,如何将这些国外品牌的精髓带到中国,同时又适宜地做出adaption,大概也会是自己职业规划中的长久命题。


EAC巴黎校区


对于学校的品牌归属感


高定课,涨了不少专业姿势



行业参访,巴黎世家的手稿与成衣照片


纵使那些日子不再有


这是我休得最久的一次年假,也是经历过的最热闹的一次旅行,并且“把一生的路都走遍了”,却依旧想一直走下去。

 

回国以后,和伙伴们并没有疏离,时刻分享着 “我竟然胖了3斤”,“昨天又失眠时差还是没倒过来”“你夜宵吃馄饨我也要叫烧烤”“我们都上班了你这家伙还在西西里浪!”诸如此类微不足道的琐事。我们之间不再是一张张名片和TITLE代表的符号,也没有年纪和行业的差异,更有一种类似于“战友”的亲切感。

 

人到了一定年纪,很难再毫无芥蒂地去接纳新的朋友,于是就常会感叹朋友还是学生时代结交的真挚。而这一次,我很高兴自己选择了重回学生时代。

 

离开巴黎的最后一夜,在名为“东北人家”的卡拉OK里,大家一起嘶吼地唱着周华健的《朋友》。这个场景,必然无论过多久,回忆起来都必然是震耳欲聋…

一起吃化过的gelato


一起品尝过的最美厨娘的料理


一起流过鼻血的疯马秀


一起嘶吼狂舞过的夜晚


SIREN 与法国艺术文化管理学院校长合影

作者简介:

曹雁蓉 Siren

>  十多年品牌推广与运营经验,


>  曾服务于NIKE, KEEN, Roberta di Camerino,ANGELINA Paris等近十余个国际品牌,


>  现为法国最大的高端内衣集团Simone Pérèle中国区业务负责人。



表单加载中...